高考地理中盐风化
盐风化是高考高考地理中一个重要的地质作用考点,尤其在“地表形态的地理塑造”或“外力作用”部分经常出现。它属于风化作用中的中盐黄石市某某代理教育中心一种物理(机械)风化类型。 一、风化 核心概念 1.定义:盐风化是高考指岩石(或建筑材料)孔隙或裂隙中含盐溶液中的盐类矿物,随着水分的地理蒸发而结晶析出,晶体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中盐膨胀压力撑胀岩石,导致岩石表面由内向外破碎、风化崩解、高考脱落的地理过程。 2.本质:一种物理(机械)风化作用。中盐虽然涉及盐溶液(水),风化但破坏的高考主要机制是盐结晶产生的机械力,而非化学溶解。地理 3.关键驱动力 (1)含盐溶液(盐水)的中盐黄石市某某代理教育中心供给:来源可以是海水浪花飞沫、含有盐分的地下水毛细上升、含盐的风(如盐尘暴)、含有可溶盐的降水、甚至生物分泌物等。 (2)干湿交替的环境:盐风化作用在蒸发强烈、干湿交替频繁的地区最为显著。水分携带盐分进入岩石孔隙,蒸发时盐分析出结晶;下次水分进入时可能溶解部分盐分并带入更深,再蒸发时再次结晶……如此反复循环。 (3)盐结晶的膨胀力:不同盐类结晶时体积膨胀程度不同(如硫酸钠晶体体积可增大300%以上,氯化钠约1%)。这种强大的膨胀力施加在孔隙壁上,日积月累导致岩石破裂。 二、 发生条件 1. 岩石条件 (1)具有较多孔隙、裂隙或渗透性较好:这是盐溶液能够进入并在内部结晶的关键。砂岩、砾岩、花岗岩(尤其是节理发育处)、石灰岩(溶蚀孔隙)等较常见。 (2)含有一定胶结物,但胶结强度不足以抵抗盐的膨胀力。 2. 气候条件 (1)干湿交替频繁:这是盐风化最核心的环境条件。常见于: (2)沿海地区(尤其是干旱、半干旱海岸):海水盐分供应充足,蒸发强烈(如地中海气候区夏季、热带沙漠气候区海岸)。 (3)内陆干旱、半干旱区:地下水或土壤水中盐分含量高,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(如我国西北地区)。 (4)多雨但蒸发也强烈的地区(某些季风区海岸):只要存在干湿周期,就可能发生。 (5)温度变化:温度变化影响盐的溶解度和结晶速度,昼夜温差大可能加剧作用。 3. 盐分来源:如前述(海水、地下水、风、降水、生物等)。 三、 地貌特征与产物 盐风化作用塑造的地貌或产生的痕迹具有鲜明的特征,是高考中辨识的关键: 1. 蜂窝状构造/风化穴:这是盐风化最典型、最常考的特征!岩石表面形成密集的、大小不一(通常几厘米到几十厘米)、形态各异(圆形、椭圆形、不规则形)的凹坑,状如蜂窝。凹坑内部通常比较光滑。 成因:岩石表面不同部位孔隙发育程度、盐分供给或蒸发条件存在微小差异,导致盐风化作用在局部更强烈,逐渐掏蚀形成凹坑。 2. 鳞剥(页状剥落/洋葱状剥落):岩石表面薄片状(像鱼鳞或洋葱皮)一层层剥落。 成因:盐结晶作用平行于岩石表面发生,产生的平行张力导致表层岩石成片剥离。这在花岗岩等块状岩石上较常见。 3. 增大和加深已有裂隙:盐在岩石裂隙中结晶,膨胀力使裂隙加宽加深。 4. 石檐/石罩:在陡峭岩壁上,盐风化作用在相对突出的岩块下方(遮挡处,蒸发稍慢,盐分易聚集结晶)更强烈,使得下方被掏蚀得更快,形成上部岩石悬空突出如屋檐状的结构。 5. 破坏文物古迹和建筑:盐风化对石质文物(雕像、石碑、石窟)和混凝土、砖石建筑有显著的破坏作用,表现为表面粉化、起皮、剥落、形成凹坑等。 四、 在高考中的考查重点 1. 辨识地貌/现象:给出一张岩石表面布满凹坑(蜂窝状)或页状剥落的图片,要求判断其主要的外力作用类型(盐风化)。 2.分析成因 (1)问某地(尤其是海岸、干旱区)出现蜂窝状岩石地貌的主要原因。 (2)分析盐风化作用发生的条件(岩石、气候、盐分来源)。 (3)解释为什么盐风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海岸特别显著(盐分供应+强烈蒸发+干湿交替)。 3. 区分其他风化作用 (1)与物理风化(如温差风化、冰劈作用)的区别:盐风化虽然也是物理风化,但强调盐结晶膨胀力是直接动力,需要盐溶液和干湿交替。 (2)与化学风化(如溶解作用、水解作用)的区别:盐风化主要是机械破坏,化学变化很小(盐溶解-结晶是物理过程)。虽然盐溶液可能参与化学风化,但盐风化的核心标志是机械崩解的产物(凹坑、剥片)。 4. 影响与危害: 对地貌景观的塑造作用;对工程建筑和文物古迹的破坏性。 5. 区域地理联系:结合具体区域(如我国西北干旱区、东南沿海地区、地中海沿岸)的地理环境特征分析盐风化的表现和强度。 五、 记忆与答题要点 1.核心关键词:盐结晶膨胀、物理风化、干湿交替、蜂窝状构造/风化穴。 2.典型地区:干旱半干旱区的海岸、内陆(有盐分来源处)。 3.过程描述:盐水渗入岩石孔隙 → 水分蒸发 → 盐分结晶 → 体积膨胀 → 挤压岩石 → 岩石崩解脱落(循环往复)。 4.答题模板(分析成因) (1)岩石基础:岩石多孔隙/裂隙,利于盐分渗入和滞留。 (2)盐分来源:靠近海洋(海水飞沫)/ 地下水含盐量高 / 风带来盐尘 / 等。 (3)气候条件:蒸发旺盛,降水较少或有明显的干湿(旱雨)季节交替,利于盐溶液反复进入岩石孔隙并结晶析出。 (4)作用结果:盐结晶产生膨胀压力,导致岩石表面机械破碎,形成蜂窝状凹坑/页状剥落等地貌。 盐风化是高考地理中要求掌握的一种特定外力作用。抓住其“盐结晶产生机械力破坏”的核心本质,理解其发生所需的“多孔隙岩石、含盐溶液、干湿交替”三个关键条件,并熟练掌握其最典型的蜂窝状地貌特征,就能有效应对相关考题。
-
上一篇
-
下一篇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日本名古屋市市长:希望与友好城市南京恢复交流
- 即将影响上海!一航班遇上“台风眼”,旅客吓到惊声尖叫!最新路径→
- 小伙买房后,无法忍受房价大跌,认赔出局,很受伤!
- 北京楼市数据,市场日评,10月1日已更新!
- 警惕!这些院校2025年不再招同等学力考生
- 广州白云机场国际航线再+1 “贝尔格莱德—广州”航线成功首航
- 换房高点时没卖,等到现在跌了200万,没换成,到底在等什么?
- 假期前4天北京重点商圈客流增两成
- 广东多地倡导出租屋房东主动为租户加装纱门纱窗
- 换房高点时没卖,等到现在跌了200万,没换成,到底在等什么?
- 线下房展会回归 多地开展楼市促销
- 黎巴嫩议会议长与美国务卿通电话 讨论当前局势
- 教师晒暑期旅游照被投诉,家长质疑是否补课收入?教育局否认
- 以色列国防军第205预备装甲旅进入黎巴嫩南部
- 伊朗航班恢复正常
- 理想汽车9月交付53,709辆 创单月新高
- 5岁才学会走路,100岁还在跑马拉松
- 广州再度松绑,楼市要逆转吗
- A股市场巨震后沪指昨日收涨 私募认为无需惊慌
- “闭眼摇”系列来了!二环低至1.4万/㎡,下半年这7盘引爆西安楼市!
- 搜索
-